Page 93 - 2019產學合作特刊
P. 93

產學合作特刊                                                                             各大院校高教深耕成果豐碩







 教學前瞻 中正大學運用                 中臺科大牙體技術暨材料系



 AI 融入課程                                         推廣牙技育才



                    文 / 中臺科技大學
 文 / 楊鎮州 圖 / 楊鎮州
                      中臺科 技 大學牙體 技術暨材料系成 立於 1981                        維登數位公司成立於 2015 年,核心技術專注於
 國立中正大學包含文、理、社會科學、工、管理、法律、  配合教育部政策,高教深耕計畫執行的進展也相當
                    年,為全國技職教育領域中,唯一兼具牙體技術與                            牙科數位領域發展,針對市場需求提供數位方案,
 教育等七個學院,又以社會科學、法學、電腦科學等領  順利。馮展華說,高等教育的環境瞬息萬變,教育的方
                    材料研發專長之科系,積極培育牙體技術人才,以                            軟體設計代工、專案研發、人才培育與技術轉移
 域見長,其中法學院在臺灣南部最具規模,近期在理  式跟教材也要跟得上時代的趨勢。學校對於互動教學
                    提升牙體復形技術水準,造福國人牙齒健康,畢業                            等服務。維登數位公司創立初始即進駐於中臺科
 工領域的表現也相當傑出。  投入相當多的資源,老師們在創新教材上更是投入很
                    校友在國內表現備受肯定外,在亞太地區(特別是                            大創新育成中心迄今,積極與學校合作,協助及輔
 多心血。更為了鼓勵創新創業成立創新創業基地,讓
                    東南亞)亦廣受好評。配合政府南向政策,以及造                            導學生數位化製作課程,學生也利用課餘時間至
 校長馮展華表示,中正務實的在教學扎根,做學術  學生可以在基地先磨練,提高未來成功的機會。
                    福華僑子弟,使其修習醫護技術專長,中臺科大牙                            維登進駐之育成中心進一步了解數位化製作的流
 研究。他認為,培育人才是大學最重要的使命,中正大
                    技系於 2013 年經僑委會奉准設立「海外青年牙體                         程。2017 年,維登數位公司開辦暑假大陸學習方
 學秉持著培育出擁有精湛知識與深厚人文素養並且能
                    技術訓練班」,招收馬來西亞華僑子女,提供海外                            案,提供有興趣想了解職場作業流程的中臺學生
 夠實際面對、解決問題的一流人才;同時也要求學生
                    華裔青年返臺接受牙體技術相關知識與技能。                              實際見習機會,除了學習臨床技術吸取經驗外,也
 除了專業上的學習外,更要培養國際化的心理素質。
                                                                      能體驗工廠化製作的產線模式,增廣學生見聞。
 在研究上,中正成立了 18 個校級研究中心、31 個院
                                                                        維登數位公司提供中臺科大完整的人才培育機
 級研究中心。馮展華特別提到,目前以「前瞻製造研究
                                                                      制,除了協助課程教學及輔導學生學習之外,也
 中心」成效最為顯著,該中心更是目前台灣唯一一個有
                                                                      提供產業助學金以及畢業即就業的保障名額給有
 能力接受委託並從設計到產品一條龍完成設備生產的
                                                                      興趣學習數位設計的中臺學生。維登數位公司在
 單位。還有為因應未來老齡化社會所成立的「高齡研
                                                                      2018 年及 2019 年分別與牙技系連子霖同學及黃
 究中心」,發展智慧農業 4.0 的「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
                                                                      祥毅同學簽訂產業助學合作,兩位同學平時課餘
 究中心」等,都有亮眼的表現。
                                                                      時間至公司進行數位學習的課程,畢業後即順利
                                                                      就業,此為人才培育的成功表現。
 本身研究齒輪超過 30 年的馮展華校長,所提出的論
 文被德國大廠採用,影響產業既深且遠,擁有「齒輪王」
                                                                        中臺科大牙技系乃臺灣牙技人才培育的重要指
 稱號。他指出,傳統加工勢必要轉型升級,運用人工智
                    中臺科技大學牙體技術暨材料系牙科數位教學中心                            標,維登數位公司秉持產學搭配的緊密合作模式,
 慧(AI)是必然趨勢。馮展華說,人工智慧其實很早就
                                                                      提供學校牙科數位顧問服務,並將數位學程導入
 在協助人類,只是當時的名稱不一樣,但目標都是在於
                                                                      至學校牙體基礎訓練課程,未來學生將能提升職
 協助人類達到更穩定、更精確、更省力的目標,未來再  接軌牙科數位化新時代,產學共創牙技榮景
 加上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勢將對全人類帶來重大影響。                                              場技能,增加職場優勢。
                      近年來,傳統產業紛紛朝向數位化發展,帶動牙
                    科數位化浪潮的崛起,牙體技術在傳統與數位之
 未來的世界,人工智慧將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既  成大USR 實踐場域橫跨臺南平原區的官田、沿海區的七股、                 馬國義齒之愛,深耕國際醫療志工
 然是工具,要如何善用工具就很重要。中正大學很早  將軍及北門、溪北區的後壁、東山及白河 6 個實踐場域。  間的技術轉換與人才銜接將是關鍵因素,而關鍵
                    人才培育的養成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有鑑於此,                              臺灣技職教育領先,為使牙體技術技職教育特
 就在各種課程中加入人工智慧教學,以法律條文為例,
                    中臺科大與維登數位設計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契約,                            色推而廣之,在世界佈點,且有效運用畢業生人力
 過去要翻譯成外文只能靠人工,現在透過人工智慧就  中正大學校長馮展華。
                    雙方攜手進行牙技人才培育、牙體技術研發創新、                            資源參與國際衛生相關事務,發揮學校醫護專業
 能夠更輕鬆、更快速的完成工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
                    縮小學用落差及增加市場的就業機會等多元面向                             力量,中臺科大於 2014 年開始推動「馬國義齒之
 舉,總之,能夠讓學生更早接觸人工智慧,學習成效會
                    的產學合作。                                            愛」國際醫療志工服務,由牙技系教師於暑假期間
 更好,而老師則可從過程中提高學生興趣加強互動性,
                                                                      赴馬來西亞,聯合當地海青班畢業生,執行為期一
 並藉此調整教學模式,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90                                                                                                                      91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