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19 大中華專業採購總覽 (經濟日報 money.udn.com)
P. 24
PROCUREMENT OVERVIEWENT OVERVIEW
PROCUREM
台灣儲能系統產業.驅動 與檢測技術論壇」,邀請到 TUV 介紹國際儲能設
備標準、優力國際安全認證有限公司 (UL) 介紹儲
下一波綠能產業新經濟的火車頭 能電池安全規範、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分享鋰電
池壽命檢測技術及標準測試程序,以協助國內儲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 台灣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 能業者熟悉相關國際標準規範,加速產業環境形
成。
為維持環境與能源的永續發展,全球各國皆積
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國內也因應非核家園之終極
在產業推動上,則加強推廣聯盟成員產品及技
目標,積極推動太陽光電以及風力發電。然而,再
術合作,邀請有意願具代表性廠商於 2018 年 10
生能源的其間歇和不可控制性,是影響再生能源
月台北 AIoT 展 - 設置「儲能產業聯盟主題館」,
發展的重要關鍵。 2018 年 10 月在台北 AIOT 展 - 設置「儲能產業聯盟主題館」, 向各界展現相關產品及技術,促成合作共創商機;
向各界展現相關產品及技術,促成合作共創商機。
參展廠商計有台達電、有量科技、協同能源科技、
再生能源發電需要靠天吃飯,短至幾分鐘內的
為迎接儲能商機,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 長利科技、菲凡能源科技 ( 股 ) 公司、美律實業 ( 股 )
陰晴變化會造成太陽能發電不穩定,長至季節性
會結合台灣產官學研界力量於 2018 年 1 月 31 日 公司、富堡能源科技 ( 股 ) 公司等七家公司。
的季風變化也影響了風力發電的穩定性。當其占 台灣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積極協助國內儲能業者熟悉相關 成立「台灣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參與成員包
比不高時,對電網影響較小,但隨著比例增加,要 國際標準規範,加速產業環境形成。
括工研院、台電綜合研究所、台經院、台大、清大 儲能產業將成為全球未來 10 年內最具發展性的
讓電網容納變化多端、間歇性發電的再生能源,就 及電力介接技術,在實際應用時則須在再考量需 等學研機構,以及台達電、能元、大同、中油、康舒、 重要產業之一,國內的產業鏈完整,深具發展潛
會造成波動,影響整體電網穩定度。為使再生能 求側管理與需量反應。 亞力電機、中興電工、億鴻、協同能源等 20 多家 力,但儲能要從最基本的電芯到最終端的系統需
源推動發展順利以及更有效運用,儲能成為現階
儲能應用相關業者。 要高度的技術整合以及場域淬鍊方能達成成熟的
段全球積極發展的關鍵技術。 包含用戶行為與再生能源發電、負載預估、用戶 產品。
行為與氣候預測等大數據分析與 AI 人工智慧,以 經過了一年的時間快速成長到 40 多家廠商的加
儲能系統可協助再生能源管理的面向很廣,從 及智慧型社區微電網的管理機制,未來甚至需要 入。整體而言,台灣以儲能產業為主體的儲能系統 而在市場的發展趨勢上,近期應該是電網需求
發電端可進行削峰填谷,調配不均衡的電力負載, 結合電動車的 V2X 做雙向的電力調節,整個儲能 供應鏈堪稱完整,不過仍需強化部分關鍵電子元 為主,再逐漸往用電端發展,並由商業端率先導
減少備載容量需求。也能在輸配電系統中進行電 系統是由複雜且龐大的次系統所組成,各種技術 件及材料的掌握度以及系統整合能力。 入,例如智慧電網加油 / 充電站、工廠、賣場、商
力品質管理以提高再生能源比率,並維持供電的 與元件介面需要整合以確保整個儲能系統的運作 辦等中大型商業用電戶,最後再普及到一般消費
穩定度與可靠度。 順暢。 此聯盟的成立目的就是為了整合相關供應鏈, 者的社區、家庭,而商業模式則會慢慢轉向以提供
進而提升台灣儲能產業的競爭力,全面做好進入 儲能服務為主。
在用戶端比較常見的應用則是搭配時間電價, 台灣的儲能產業尚在起步,主要是以台電、中油 全球儲能市場的準備,另一方面期盼能通過平台
可在離峰時以儲能系統儲存電力,並在電費較高 以及政府的示範案為主。台電規劃 2025 年儲能裝 提供國內儲能標準制定及政策建言,創造國內良 台灣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期待在這個全球矚
的尖峰時段進行放電,或是在用電即將超過契約 置目標為 340 MW,目前已選定金門啟動規模較 好的儲能產業發展環境。 目的市場發展過程中,緊密結合協助產業與政府
容量時,透過儲能系統的電力進行用電抑制,以達 大的儲能計畫,預計推出 10.8MWh 的儲能需求。 發展方向,降低技術與法規推動障礙,以加速我國
到降低用戶的電費支出的目的。
為協 助國內儲 能系統 產 業 成長、茁 壯,「台 灣 儲能產業發展,帶動國內產業新契機。
隨著 全 球 加速 再生 能 源 推動 以 及 儲 能 成 本 持 經濟部能源局依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從 2018 年 儲能系統產業推動聯盟」期許能扮演好儲能產業
續下降,近年全球儲能服務逐漸展現商機,預估 起,以四年為期,編列八億元推出區域性儲能設備 推動角色,持續進行各項產業推動活動。聯盟於
2020 年全球定置型儲能系統產值將達 350 億美 技術示範驗證計畫。 2018 年 4 月 ~5 月之間蒐集會員對於儲能系統產
元,國內市場預期也將因應政府再生能源目標而
業推動政策與技術意見,及召開儲能系統產業推
快速成長。 中油則是因應政府的綠能發展計畫,擔任國營 動與政策討論會議,凝聚業界共識,將結論建言
能源先驅,積極轉型為綠色能源服務供應商,以再 呈送政府相關部門,扮演產官學研溝通平台,以期
儲能產業其實非常的巨大,整體系統至少包含 生能源搭配儲能系統,建置智慧綠能加油站。 改善國內儲能系統產業市場法規及經營環境。
化學儲能或物理儲能技術,EMS/BMS 軟硬體控
制環境控制與各類監控機制,電力轉換器 PCS 以
另於 2018 年 12 月舉辦「儲能標準、安全規範 近期儲能產業將以電網需求為主,最後再普及到一般消費者的
社區、家庭,而商業模式則會慢慢轉向以提供儲能服務為主。
22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