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2019產學合作特刊
P. 157
產學合作特刊 特別企劃
推行勞退自選制度 產官學提建議
勞退自選制度要成功上路 先要落實勞工正確
退休理財教育及配套措施
文 / 蔡穎青 圖 / 毛洪霖
前言: 球確定提撥制的退休基金,幾乎搭配著自選的機制。
「我國是否適合推動勞退自選制度」論壇日前在臺 2. 不同年齡層採用同一資產配置,對於年輕族群是一
大法律學院霖澤館舉辦,產官學研專家齊聚一堂,針 大傷害。3. 兩年期定存保證與市場投資報酬率差距過
對勞退自選制度提供建言。 大,嚴重影響勞工朋友退休後生活水準。4. 協會所提
供之自選架構圖觀之,自提自選的機制只是提供多一
提高自提比率 個選擇,並未改變現狀,勞工朋友可選擇留在政府基
有助退休資金運用 金的兩年期定存保證或接受自負盈虧加入自選平台。
主持人:前司法院大法官余雪明表示,關於勞退自選 臺灣大學企業暨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仁光(右起)、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黃良瑞、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秘書賴俊
退撫新制 男、施羅德台灣總裁巫慧燕、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長曾宛如、前司法院大法官余雪明、台灣法學會理事長陳彥希、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
這個話題,為何到今天還沒實現?主要是勞工的範圍 錫、美世財富及投資業務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李子恩、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祕書長蔡長銘共同出席論壇。
投資組合選項多元
很廣,除一般勞工也包含高階經理人,加上收益與保
證天平的衡量,個別情況都不同,希望透過今天的論 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祕書賴俊男分享,
壇,提供勞退自選制度設計的參考。 99 年初施行的私校退撫新制,採個人帳戶制設計,在 他說,從此次實驗平台報名之踴躍來看,選擇最好 的退休產品因為保證的成本高,投資太保守,已不再受
102 年 3 月初,就提供保守型、穩健型及積極型 3 種投 的投資標的應是投資人心中的最高標準,至於是否自 到歡迎。4. 及早的全民退休理財準備及教育,為學校、
引言人:臺灣大學企業暨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 資標組合供老師選擇。 106 年教師節再增加人生周期 負盈虧顯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提高勞工朋友的 企業、政府、及全民的共同責任。
仁光認為,勞退新制雖提供勞工退休金的基本保障, 基金,隨年齡增長配置不同比重資金在 3 種既有投資 自提比率,自提自選不失為一個重要誘因。
但應鼓勵並提高員工自提退休金比率,幫助勞工朋友 組合,逐年降低市場風險之自動導航機制。 三大因素
增加退休後可運用資金。 張錫強調,透過定期定額方式與資產配置 , 長期而 自選制度成功關鍵
為回應老師的要求,明年初對於未選擇投資組合的 言必能創造穩定收益 , 幫所有勞工爭取另一桶金,增 美世財富及投資業務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李子恩說,
林仁光指出,推動自提退休金部分得自選投資標的, 人,將從保守型改為人生周期基金,同時在新制退休 加退休後的保障。 隨著人類預期壽命的廷長,根據美世的研究,全球退
搭配 AI選擇好股票與基金投資,可提高投資報酬績效, 的人都可將全部或部分退休金留在新制繼續投資或透 休金缺口每年以 5% 的成長率增加,預計 2050 年到達
這將是提升勞工朋友自提退休金意願之良好誘因。 過保險年金化,除可增加收益外,更可減緩長壽或退 預設機制 約美元 400 萬億。解決這 21 世紀全球最大的跨世代問
休時市況不佳之風險,更可保障退休生活。 滿足退休生活需求 題,已是迫在眉睫。
林仁光提到,在推動勞退自選制度的同時,宜同時灌 針對職工退休基金制度,施羅德台灣總裁巫慧燕提
輸勞工朋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並提供免費學習課 自選標的 出,國際的主要趨勢有: 1. 將確定給付制改成確定提撥 李子恩表示,自選制度能否成功推動及解決退休金
刺激自提比例增長
程。建議應推動勞退自選配套制度,以提升勞工退休 制,且為了使職工能夠盡早為自己的退休做準備,享有 缺口的問題,有賴幾個關鍵因素:一、默認選項的設計 -
生活品質。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表示,自己準備退休後所 複利及平均成本的好處,針對職工提撥的部分,大多 勞工的慣性不能忽視,有合適的默認選項是達到成功
需之理念推廣與教育,身為資產管理業者理應配合政
採用強制提撥(如澳洲、新加坡、香港)或者自動加入 的一半,二、合適的基金選項 - 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
自提自選 府進行教育與推廣,未來勞退自選,對於資產管理業 制及自動增提制(如英國、美國、紐西蘭)且提供節稅 籃子內,三:勞工的退休理財教育 - 灌輸正確的退休理
新增選項現況不變 者是一種責任的加重,除了當比照此次集保之實驗平 的誘因。2. 針對自動提撥制的產品選擇,已由早期的沒 財觀念,持之以恆。
台推出最優符合退休之基金外,必提供最低之經理費,
針對勞退自選制度,退休基金協會祕書長蔡長銘提 有選項,到增加選項,到現今針對不同的人生周期、風
讓勞工朋友們可以長期受益。
出四點看法: 1. 因累積退休後財富所得責任在雇員,全 險承受度和年齡,提供預設產品的機制。3. 保證收益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