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19產學合作特刊
P. 27

教育相關單位
 產學合作特刊                                                                                   重大推動政策







 科技基本法鬆綁興革 打造產學科研創新  ●加值推廣                                            投入的槓桿效果,科技部正研擬透過逐年提高產學合
                                                                        為持續創造出更大的產學合作效益,擴增科研經費
                      為推升學研成果產業化,除挖掘學校具產業潛力研
                                                                      作計畫企業現金投入學界的方式,促使企業出資比達
 生態系 衍生績效成長 1,600 倍  「產學小聯盟」計畫即透過搭配研發機構技術加值、                          1:1;同時,為協助產業應對全球化、多元化的競爭及
                    發成果外,同時精進學研機構研發成果管理運用機制,
                                                                      挑戰,加強相關領域產學合作發展,本部刻正所規劃
                    供需媒合、主題式宣傳等多元機制,積極將學研界的
                                                                      設置之產學研發中心,即為鼓勵產學研緊密合作,匯
                    科研成果推廣並落地至產業,近 3 年已協助 269 個產
 文 / 科技部 圖 / 科技部    業聯盟,受惠廠商家數達 2,143 家。同時,為搭建產                       聚高階人才資源,共享學校軟硬體資源,強化企業先
                                                                      端研究能量。期透過設立此產學研發中心,整合學界
                    學研合作平台與國際市場連結,持續為產業提供人才
 臺灣雖然不大,卻不斷精進全球化的戰略思維,科  要維持國家人才競爭優勢,必須從根本改變,為培                       研發能量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共同開發
                    與科研服務,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自106 年起推動,
 技部身為全國科技發展的推手,洞燭機先,從科技基  育、留用臺灣優秀科學技術人才,傳承軟實力,推進                     具國際市場競爭性之技術,促進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於 107 年已補助 18 所大學,橫跨生技、綠能、材料、
 本法鬆綁,長期推動產學合作,多項計畫並進,展現  世代人才接棒,同時,也尋求順利延攬外國優秀科技                     並落實持續研究開發和創新產學合作之目的。
                    半導體、金融科技、智慧照顧、農業科技、航太科技、
 出色績效,打造嶄新的產學樣貌,而能翻轉創新生態  人才來臺,相關法令《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
                    智慧製造等前瞻領域,並與 290 家國內外企業締盟,
 系,協助產業創新升級,讓全世界看到臺灣的科技領  修正,針對傑出科研人才的簽證、工作、居留、金融、                      人才是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研究開發策略」、
                    協助促成新創事業 36 家、促成產學合作逾 6.3 億元。
 航。  稅務、保險等問題鬆綁,一次到位解決。                                               「加值推廣策略」與「創新創業策略」三類產學合作
                                                                      模式並進,將人才、技術與資金串接,與矽谷創意及
                    ●創新創業
 法令制度適度鬆綁,從根本上改變  產學科研創新生態系 打造從研究開發、加值                                世界舞臺同步脈動,並依據科技部長陳良基 3D1C
                      科技部為鼓勵全國學研技術創新創業效益最大化,
 科技研發創新是提升綜合國力、發展產業經濟的主  推廣到創新創業的多元平台                                 施 政理念 (DISCOVERY 探索 追 尋 No.1 的 突 破、
 要動能,科技部帶動學研轉動,落實產業應用,攜手  為產業注入創新能量,已規劃多元創新創業補助和激                     DEVELOPMENT 應用研發發展、DELIVERY 產學合
 鬆綁法規產生深化改變、激勵合作的效應,累積基  勵方案,包含扶植創業團隊在初期進行商業發展規劃
 打造科研生態系,共同創造臺灣科技新實力,推動科                                              作推廣、COMMERCIALIZATION 新創事業商業化 ),
 礎及應用科技研究的深厚科研能量,讓產學產生了全  與概念驗證、鏈結國內外資金,或鼓勵學術研發成果
 技,法令先行,如同提供植物扎根生長的沃土,促進                                              加速推動創新產學合作生態體系。
 新的樣貌,透過含金量高的眾多計畫彼此共振,相輔  進行市場測試;亦透過整合矽谷資源,強化國際生態
 學界研究成果連結到業界,協助新創事業及產業蓬勃
 相成,進一步打造完成科研創新生態系,大幅提高產  系鏈結,建立國內新創團隊與國際接軌,進軍全球市
 發展。                                                                    放眼未來,科技部積極延伸觸角,啟動「跨領域、
 業的創新與競爭力。          場。其中,「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建置計畫 (Taiwan
                                                                      跨部會、跨產業、跨國際、跨人才」的結合,以「小國
                    Tech Arena,TTA)」為協助台灣新創團隊發展並與國
 《科學技術基本法》已於 106 年 6 月14 日公布修正,                                       大戰略」的思維,結合人工智慧大趨勢,透過跨域多
      整體的科研成果加值躍升計畫,在策略上,秉  際接軌,已在臺北小巨蛋打造國際創業聚落,107 年
 適時適度鬆綁法制,放寬股票處分的限制,明定研究                                              元的科學、技術、人才,厚植科技國力,顯現科技研
 持促進產學共同「研究開發」、以「加值推廣」加速學  共引進 114 個新創團隊,其中 53 隊來自海外。另,「新
 人員兼職之資訊公開、利益迴避、監督管理、查核等                                              究的在地影響力及國際的競爭力,引領臺灣學研產業
 研技術產業化、擬定多項矽谷資源鏈結和新創扶持策  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 價創計畫,為建立產學研連
 相關事項,行政院 107 年 1 月 5 日修正發布《政府科                                       再布建勝局,實現發揮科技研究動力、創造臺灣新價
 略推展「創新創業」主軸,因此能引進國際資源,鼓  結創新研發之生態系統,選拔具潛力發展之創新技術,
 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同年,科技                                              值的願景。
 勵我國科技創新與成立新創企業。    由學界與業界共同組成價創計畫創業團隊進行科研成
 部修正《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鬆綁進駐廠商的
                    果商業化,衍生新創公司或促成廠商併購技術團隊;
 組織類型及資格條件,有效吸引新創產業進駐園區。
 ●研究開發              目前已於 106、107 年度分別選拔 35 及 34 件價創計
 長期以來,科技部除積極推動國內基礎及應用科技  畫,至 107 年度有 6 件個案成立新創公司並完成募資。
 修法後的 1 年內,就已帶動科技部計畫成果衍生新
 研究外,亦積極鼓勵學界尋求創新突破,擴大學研機
 創績效達到新高,新創企業募資金額自新臺幣 2.5 億
 構之研究成果效益與落實解決實務問題,「產學大聯  小國大戰略 結合 AI 創造臺灣新價值願景
 元成長至 9 億元,技術股收入更從 12.5 萬元躍進到
 盟」計畫即採取「業界出題、學界解題」模式,具體推
 2 億;再加上《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新增租稅優惠措  台灣是個小國,社會資源有限,科技是現代國家長
 動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產學合作聯盟,鼓勵國內企業
 施,加碼鼓勵學校教授帶領技術團隊走出校園創業,  期永續發展的重要競爭關鍵,因此科技實力是讓世界
 與學研界共同投入前瞻技術研發,進行專利布局、維
 激發科研新創事業發展,科研人才與技術根留臺灣,  看得到的要徑,這亦是台灣的堅實保護之一。以創新
 持國際競爭力;如成大中鋼透過計畫合作,成功開發
 至 108 年的短短 1 年內,科技部計畫研發成果衍生新  生態而言,學研機構的基礎科學研究必須成為科技創
 極薄超低鐵損電磁鋼片,打入國際電動車龍頭 Tesla
 創績效最高成長超越 1,600 倍,前所未有,成功讓學  新生態圈的領頭角色,必須前端基礎研究能產生許多
 生產鏈供應。同時,科技部亦規劃多項產學共同研究
 界科研走入產業市場、發揮效益。109 年起,除延緩  原創性知識,才有中後段價值創造的機會。                      TTA 科技新創獲歐美大廠青睞 CES 2019 奪 55 億商機。
 開發,促進產學互動、鼓勵業界投入一般產學合作計
 到處分時再課稅之外,還新增以「取得股票時」或「股
 畫,或採行不同形式推動主題式產學合作,如 AI、具
 票處分時」金額較低者課稅,大幅增加教授持有技術
 商管 know-how 的創新營運模式、國際化等。
 股誘因。

 24                                                                                                                      2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