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19產學合作特刊
P. 23
教育相關單位
產學合作特刊 重大推動政策
三、完善教師多元升等制度,並挹注教師教學實
延攬優秀人才 落實創新教學 踐研究經費,精進教師教學品質。 現任大專校院優秀教學與研究人員加薪,以留任
及延攬人才。
強化高教競爭力 之薪資待遇,吸引國際人才來臺任教,並給予我國
四、持續推動「玉山計畫」,提供具國際競爭性
文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圖 / 教育部
我國高等教育政策強調落實大學創新及發展特 三、強化產學研合一,促進大學能量擴散
色,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多元及彈性發展,強化育才 為促進學校研發能量與產業需求之連結,打造
留才攬才措施,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並藉由產學研 校園創新研發支持體系,鼓勵學校師生團隊衍生
合作,擴散大學研發能量。另為使大學入學方式 新創研發服務公司 (RSC),近年來已針對人才、
更具彈性以銜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調整大學 技術、資金、土地等面向,進行全面性法令盤點,
多元入學方案,引導學生適性發展,並推動教師多 並推動建構大學衍生新創研發服務公司 (RSC) 之
元升等及教學實踐研究,除提升教師教學品質,亦 孕育機制,期待學校科技創新成果能從實驗室走
與教師職涯發展結合。 向市場,包括推動「教育部補助大學產業創新研
發計畫」及「教育部大學智財服務平臺」。
一、加強育才留才攬才,提升國際競爭力
( 一 ) 育才 : 因應全球化跨國界人才培育趨勢 , 四、學位授予法修正
推動「臺灣菁英獎學金」, 培育本國學生攻讀國外 為因應目前教育趨勢及現況,使學位授予與學
百大博士 , 吸取國際學研機構能量 , 建構國際學研 制更彈性多元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爰檢討修正「學
網絡。 位授予法」,並於 107 年 11 月 28 日修正公布。
( 二 ) 留才 : 大專校院得自訂支給規定 , 以高教 五、推動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深耕計畫經費支用於彈性薪資 , 鼓勵學校拉大校 呼應新課綱揭示之全人教育精神,大學選才由
內彈薪級距 , 提升留才之成效。 標準化單一智育考評走向多面向綜合考量,以因
應當今學生自主與差異化學習的時代。
( 三 ) 攬才 :107 學年度起辦理「教育部協助大
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實施計畫」, 提供具國際 六、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實施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競爭力之薪資及其他行政措施 , 協助各校延攬國 透過教師多元升等制度肯定教師教學貢獻,結
由左至右為:國立政治大學郭明政校長、高教司朱俊彰司長、教育部劉孟奇政務次長、國立中興大學薛富盛校長。
際頂尖人才 ( 延攬之人才分為玉山學者、玉山青 合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帶
年學者 ), 並與國內教師組成研究團隊 , 提升國內 來大學嶄新的教育新視野典範,藉由校務鏈結發
教研環境。 展與教師職涯發展,整合校內獎勵考核制度,引導
教師多元升等。
二、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規劃於 107-111 年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包 未來展望:持續發展創新特色的高等教育
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
一、持續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協助大學
促進高教多元發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為核心,
發展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
並以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
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為目標;「第二部
二、 透 過專 業培 訓 機 制 協 助 大學 建 立 選 才
分: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
SOP,發展素養導向題型並建置題庫,並緊密結
強調引導各校依本身優勢發展特色,並協助大學
合十二年國教課程,以精進考招方案,提升選才及
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卓越研究中心。
育才效能。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