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2019產學合作特刊
P. 101
產學合作特刊 各大院校高教深耕成果豐碩
北科大致力推動品德教育 弘光科大推行本土化
林志玲是首屆品德典範導師 自立支援照護模式
文 / 吳佳汾 圖 / 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 文 / 弘光科大公關室
基金會」,希望匯集更多的愛心和力量,傳送到這 弘光科技大學「長照弘情 ─ 自立樂活攜手『弘』轉 討論長照模式經驗的不同面向,讓參與者有更全面的
世界上最需要幫助的角落,幫助偏鄉弱勢孩童教 人生」計畫,獲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度「大學社會 視野。
育及醫療資源,並致力於兒少學習圓夢計畫、急難 責任實踐計畫」補助,跨領域結合長照現場,研發簡易
救助、女性健康關懷;愛心足跡還曾遠走到史瓦帝 肢體動作輔助復健,透過飲食、運動、育樂各方面搭配, 參加論壇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人員表示,長期照顧
尼、震災後的日本東北等世界角落。2018 年林志 協助健康、亞健康老人能快樂生活、延緩老化,輔導長 服務法上路至今,許多長照機構都還在摸索如何經營,
玲更榮獲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以及富 照機構協助老人自立生活,避免臥床,以自立及尊嚴的 或是沿用舊的人力派案模式工作,這次輔導老師由工
比士雜誌亞洲慈善英雄榜。 方式,維持有品質的生活。 作手冊及服務表單等面向的提醒,讓機構開始思索組
織、人員管理等議題,給機構很好的建議。
談起成立基金會的原因,志玲姊姊特別感念一 計畫主持人、護理系副教授雷若莉指出,北歐及日本
位好友。剛開始大家對名人成立基金會,是有各 較早開始提倡老年人「自立生活」概念,民國 101 年,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右)與林志玲合影。 種質疑的,這位好友當年癌末病重,卻反過來鼓 學校引進日本生活自立支援理念的長期照護經驗,希
積極推動品德教育的臺北科技大學,在今年 5 勵志玲姊姊說,「想成為怎樣的人,讓別人記得怎 望協助行為能力不足的失智或失能老人,在自身所處
月 14 日舉辦首屆「品德典範導師系列講座」,特 樣的妳,不要猶豫,現在就立刻去做,成立基金會 的環境中能自立生活,可以不受約束、不用包尿布、也
邀林志玲及其父親林繁男蒞臨與學生對談。 吧!我願意當妳的義工!」這句話帶給志玲姊姊莫 不必臥床,開始匯聚校內專業師資,以社群方式逐步發
大的勇氣和決心,也促成基金會的誕生。很遺憾的 展,集結大家的力量研發教案,推行本土化可行的自立
題為「志玲姊姊與爸爸 ─ 愛的分享會」,並由北 是,這位朋友不久後就離世了。 支援照護模式。
科大校長王錫福頒授第一屆「品德典範導師」證
書予林志玲。北科大傑出校友暨鐿鈦科技總裁林 林志玲回憶,從小的家庭教育特別注重自律、自 弘光科大於民國 104 年開始與台中市、彰化縣政府
寶彰、北科大校友會前總會長翁淑貞、香港校友 重、自愛,父母對她的信任,更是她一輩子最好的 合作,至今共於 100 多個長照機構服務家次推行自立
會會長林添茂等貴賓亦應邀出席。 禮物。林爸爸喜好寫家書,小時候早晨常是在書法 支援照護模式,造成概念翻轉影響。近兩年受惠於教
墨香中醒來。 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補助,可以順利建置建 弘光科大執行 USR 計畫,舉辦台日合作暨跨校經營整合論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指出:「北科大希望學生鍛鍊 置「生活自立樂活平台」,解決教材缺乏、系統性訓練 壇,輔導我國長照機構推行自立支援照護模式。
實務技能,同時敦品勵學,培養人文素養,因此大 與談的王國嶂同學問起她的求學歷程,常在各 不足的問題,並運用學校設立的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
一即必修『服務學習』、『勞作教育』,透過彎下 地經商的林爸爸特別表示,林志玲用三年即完成 中心培訓,並開設課程,增進社區照護知識與培育照
腰來服務他人、關懷社會,陶冶無私的企業家精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及西方美術史雙主修學 護指導人才。
神。」 位,在日本進修時也半工半讀,自律且努力,是讓
父母很放心的女兒。林志玲表示,求學過程她算 像今年 5 月 7 日便在弘光科大舉辦台日合作暨 USR
他表示,北科大與林志玲同樣重視行善,而林志 是用功的學生,除了因此培養獨立、獲得知識的基 跨校經營整合論壇, 8 日接著承辦「2019 臺中市長照
玲的外曾祖父也是北科大校友,曾就讀北科大前 石,更有機會看到更廣大的世界、人生更多的可 單位服務品質提升研討會」,除了從日本八木秀明本部
身、工業講習所金工班第一屆,彼此有如此跨世 能性。 長、八木啟輔施設長的經驗看自立支援照顧之長照服
紀的緣起。 務模式,以提升台中長照單位的品質以外,並選定「特
機械系系學會會長吳承融同學好奇,林志玲如 色族群照護模式」、「輔具應用及空間案例」、「跨專
林志玲是演藝界熱心慈善公益的模範人物,十 何成為「正能量女神」?林志玲表示,自己的內心 業服務整合模式」、「服務單位區域交流」為主題,安
多年前即開始擔任「6 分鐘護一生」婦癌防治健康 是堅定、有韌度的,她提醒自己永遠不把一切視為 排各類服務單位以口頭報告案例分享,透過跨域交流,
大使,2011 年曾親自導演公益紀錄片,講述癌症 理所當然,每件事她不是想著要成功,而是要成
病友的生命故事,並於同年成立「志玲姊姊慈善 長,因為只要有成長,就往前邁一步了。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