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2018自動化工業總覽
P. 57

產官學聯手推動工業 4.0 加速上路


            逢甲大學跨領域設計學院 佘日新院長

            一、楔子                                               革,追求高附加價值,為企業與社會創造可持續發
                                                               展的創新與營運模式。
              自從 2008 年金融 海嘯 之 後,全 球 對於經 濟 發
            展 的 路 徑 選 擇 出 現 了微 妙 的 變 化,對 於 既 有 策               二、產業結構的關鍵字
            略 的 創 新,正 在 全 面 改變 人 類 生活 風 貌 與 產業                   製造業的佈局從 1980 年代風起雲湧的離岸模式

            結 構。最早一 波 是由美國歐巴馬 政 府 2011 年提                     (Off-shoring)到近期貿易戰所帶動的大規模供
            出 的 先 進 製 造 夥 伴(Advanced Manufacturing             應鏈遷徙,加上新興科技導致的製造科技進步,促
            Partnership),針對過度發展的美國虛擬經濟進                        使在岸生產(On-shoring)風潮漸盛,第一個關鍵
            行修正,欲重現製造風華。隔年,在漢諾威工業展                             字於焉誕生:Re-shoring。二戰後杜魯門主義造
            中,德國推出「工業 4.0」的大戰略,欲延伸其在                           就了離岸模式的歷史脈絡,結合政治、軍事與經濟
            國際市場中的工業優勢。一時之間,全世界主要工                             產業的大佈局鋪陳了亞洲代工的離岸模式與工廠
            業國家無不從服務夢中驚醒,製造業對經濟的貢                              大型化與集中化的效率追求,六十年後的修正也反
            獻再度被還原到該有的地位,中國大陸推出了「中                             映了全球政經版圖的消長。供應鏈的 Re-shoring
            國製造 2025」、日韓也有不同的振興方案、台灣                           自然連動人才的 Re-location,這個在地理空間上

            從生產力 4.0 到 5+2 創新產業的論述,無不回應                        的變化,隨著關稅的開徵與生產技術的變動,個人
            這一波波的新經濟浪潮。                                        與企業均出現三十年以來最重大的動態佈局改變。
              新經濟的特徵並非橫空出世,而是在既有的工業                              另 一 個 構 面 的 改 變 是 中 心的 變 動, 從中
            基礎上堆疊了互聯網的可能,將兩個過去涇渭分                              心 化(Centralization) 到 去 中 心 化(De-
            明的產業結構導流匯聚;透過建模(Modeling)此                         centralization),從冷戰時期的美蘇對峙、二強
            一虛擬與物理世界之間的聯通閘門,所有物理世                              鼎立,到目前美中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的戰線
            界的物件經過數位化後,在伺服器裡的數位雙胞                              部署看來,美國單極主義的維繫已構成了全球戰略

            胎(Digital Twin)100% 等 同 物理世 界 的 物 件,               框架的關鍵要因。但畢竟美國的國力大不如前是不
            傳感器將物理世界的物件感測並傳輸到雲端,就                              爭的事實,群雄並起知識中赫見「中國夢」的強勢
            構成了物聯網。累積物件的營運足跡(Operating                         崛起,第二個關鍵字 Re-centralization 不僅對政
            Footprint)所得到的大數據遂成為新經濟的主要                         治、軍事的意義重大,產業經濟與社會永續的重構
            要素稟賦。數據若不分析,只會被列在資產負債表                             都得要校準中心點的結構。工作機會在不同的經
            的負債欄位,若經過產生價值的分析,協助經營者                             濟體中移動,全球下一個主戰場在科技化的變動
            或治理者作出卓越的決策,這一切的投資就會由負                             下,正受到人才競爭與競逐的衝擊。過去的空間距
            債轉為資產,並墊高進入門檻與競爭優勢。                                離被互聯網影用徹底解構,工作壓力呈現無所不
              前一段文字把當前最夯的科技字眼全用上了,但                            在(Ubiquitous)的 24x7 加上空間無遠弗屆的流

            企業有感嗎?不盡然!台灣廠商在過去三十年的產                             轉,Re-centralization 聚焦工作。
            業發展中,大多維持在既有的營運模式中,錯失了
            不少升級轉型的契機。當企業的營業利潤率無法有                             三、以人為本的關鍵字
            效提升時,比較利益漸失所引發的整體困境包括國
                                                                 第三個關鍵字是在新經濟中的 Re-skilling,從
            際競爭力衰退、工資被壓抑、難以投資邁向未來所
                                                               自動化到智慧自動化、從工業 3.0 到工業 4.0,從
            需的創新。爭氣的業者,反其道而行,積極擁抱變
                                                               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到智慧型裝置,從互




                                                           53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