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2018自動化工業總覽
P. 58
圖 1 當前與未來的技能分佈 of Workforce 發表麥肯錫全球調查的結
果,針對人工智慧介入後的新型態社會提
出具體建議,發人深省。各國的進程不同,
因此面對的挑戰不盡相同。技能劃分為體
能(Physical and Manual Skills)、 基
礎認知(Basic Cognitive Skills)、進階
認 知(Higher Cognitive skills)、社 會
情緒(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和
科 技(Technological)五 大 類,其 中 第
一類被取代的風險最高,依序風險遞減。
把這五類技能放在 2x2 矩陣中檢視(如
圖 1),得到全然不同的分析視角與行動
方案。縱軸的定義為「目前被認知的重要
性」,橫軸定義為「預期未來所需」,麥
肯錫報告在這個分布圖的標題中顯著的
一個重要的結論,「科技、社交與情緒技
資料來源: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8), Skill Shift: Automation and the Future of Workforce
能在未來日趨重要」,落在第一與第四象
聯網到物聯網,工作型態正發生激烈的變化,人工 限的各項技能在未來是高度被需要,且值得在當
智慧對人類社會的衝擊在 2017 年逐漸浮現,科技 下進行培養的。如果這份報告所結識的趨勢正確,
是敵?是友?非敵?非友?考驗著政策制定、經營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的行動如何展開?若從 Re-
管理與個人職涯的未來。工業 4.0 的時代劃分意 location 的視角觀察,除了個人工作的地理空間
義不僅在於科技應用形式的改變、不僅在於生產 外,技 能 空 間的 Re-location 正是 Re-skilling 的
力提升的方式改變,更在於一個宣示「以人為本」 導航圖。
的新時代是否在實踐上與本質悖離? 2008 年金融
海嘯在全球沖刷掉了 3000 萬個工作機會,十年後 四、非結構、跨領域、有溫度
風起雲湧的科技變革又將帶來工作的什麼改變?
圖 1 中第一象限與第四象限的技能,具備三個共
政府與個人若不掌握趨勢、及早因應,可能在全球
通的特徵,值得在個別技能轉換的過程中加以掌
科技海嘯中,再度面臨工作機會被沖刷流失,引發
握:非結構、跨領域、有溫度。首先,結構化的工
經濟與社會的問題不亞於金融海嘯所造成的後果。
作內容與技能,在標準流程容易被程式化的替代
當國內各界還沈迷於科技開發與應用導入的辯
中,是被取代的高危險群,這個族群的工作如何再
證之際,國外重量級研究單位早已在發表有關社會
技能化的努力中,朝向非結構化的陣營移轉,有帶
影響的研究報告,尤其是其中對於職場變革下的再
大量教育訓練的投入。但以台灣教育養成的僵化,
技能化 (Re-skilling),是在人工智慧全面來襲,在
以及過去產業結構的制約雙重擠壓下,要在短期
各個層面取代人的決策與工作機會。無論政策制
之內邁向非結構的技能轉型,並非易事!尤其是年
定者、各級主管或是被取代的高危險族群,在數據
紀越大,僵固性越強,新型態的工作技能有待願意
導向的轉型中,就各種轉變所帶來的挑戰,所進行
接受挑戰的年輕心態迎戰。
的研究分析值得所有利害關係人深入了解。例如,
跨領域,這個時代最時髦的字眼,所有職場人士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於 2018 年 五 月出 版
吹捧追逐,卻充滿了不確定的弔詭。為了擺脫工業
的報 告 Skill Shift: Automation and the Future
革命之後專業分工所引發的孤島現象(Silo),跨
54